为全面总结全省社会教育工作开展,部署2023年社会教育工作重点,激发全系统社会教育工作协同“聚合力”,4月6日至7日,2023年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暨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社会教育工作会议在扬州市召开。全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及开放大学办学系统、校本部各学院社会教育工作相关负责同志、社会教育处部分人员共123人参会。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校长林刚、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晓林致开幕辞。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社会教育处处长吴胜东到会作《强化责任,开拓创新,推进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以《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攀高向新“领跑”高水平江苏社区教育新华章》为题作主题报告。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光林主持。
吴胜东处长的报告从积极推进江苏省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健全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大力推进社会教育数字化发展、创建社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创新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加强老年大学建设、深化老年教育办学内涵、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及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浓厚氛围九个方面展开。要求全省各级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开放大学,进一步强化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中的“龙头”作用,推进社会教育数字化建设,提升学分银行建设水平,多形式发展社会教育并提升社区教育队伍水平,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为全省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
崔新有校长围绕系统协同、项目引领、品牌拉动、精准培养、提升内涵、推广成果、数字赋能、突出特色,提质增优等关键词,高度总结凝练了江苏开放大学近年来在体制机制、系统构建、项目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培育、科学研究、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引领社会教育取得的突出成绩。崔校长指出,社会教育是一项传统而又崭新的事业,是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系统要成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探索的“主力军”,增强对于社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认同感。既要“抬头看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国之大者;又要“低头走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要“平视前路”,平等看待国际关系,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在知识传授、人文情怀、科学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发挥好育人作用,使社会教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吴光林副校长宣读了2022年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决定,鼓励各单位及个人为社会教育发展做出更多成绩、贡献更大力量。要求在持续推进社会教育工作时,要定好位,深入了解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对社会教育的要求,明确社指中心、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及学院的职责所在;要强基础,完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队伍体系、品牌体系、资源体系、考核体系建设;要敢首创,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居民社会教育需求、各地人情风貌做出创新;要爱队伍,加强对社会教育全体教职工的关心与重视,提供更多课题、科研项目及教育培训资源并落实相关经费。
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处长张璇从平台建设、教师队伍、服务能力、理论研究四个方面对2023年社会教育工作作具体部署。她强调在推进社会教育工作时应进一步强化资源建设、提升教学队伍水平、防止工作空心化、落实工作常态规范化,并对2023年的工作任务和指标进行了讲解和分解,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为更直观学习感受社区教育项目策划与组织、成效与影响,会议安排了经验分享与“学习苑”“游学基地”“优质项目化基地”的现场教学环节。
常州开放大学终身学习指导中心主任陈莺以《聚焦“五力”提升,促进“五再”发展》为题就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经验、成绩进行分享;扬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萍从党建、组织、宣传等方面作工作报告,引发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交流。
在文化古巷仁丰里,与会者切身体会到社区教育与社区居民生活的紧密融合,非遗、音画以及手工作坊教学活动场所穿插在 “鱼骨”巷里,以“学习苑”项目的方式融入进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做到了打通教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沿湖村现场教学环节,深刻感受到了崔校长所述的“退养还湖碧波漾,百年渔村焕新颜”的“渔村蝶变”,感受到了江苏开放大学送教上门,为乡村振兴扶智赋能,以“渔”为魂,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实现沿湖村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生态的融合发展,帮助沿湖村成功转型为“最美渔村”。京口瓜洲一水间的“诗渡瓜洲”游学基地,整合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在“渡”中学,在学中“诗”,吸引了大批居民体验学习。
在分组讨论环节,参会者分别在召集人带领下,就此次会议内容展开热烈研讨,建言献策。参会人员表示,此次会议站位高、专业性强、实践意义突出,对2023年社会教育工作的推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吴光林副校长在听取各组召集人就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与整合、经费预算等方面的意见反馈后,要求省社指中心将各类意见进行收集并详细整理,深入研究,做到精准施策,在工作中切实增强社会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发挥开放大学优势特色,拓宽合作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全省社区教育的社会贡献度,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贡献力量。
文/ 社会教育处:沈悦 吕晓璐
图/ 扬州开放大学:华传强 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谢晨璐